图文详情依托 “武襄十随” 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的链式优势,2026 武汉新能源及充换电博览会通过 8 万平方米展区布局与 10 余场配套活动,构建起 “技术研发 - 生产制造 - 基础设施 - 运营服务” 的全链条生态体系。这场以 “融合” 为核心的行业盛会,正成为破解产业痛点、推动协同创新的核心平台。
一、产业链联动:从 “单点创新” 到 “集群突破”
“武襄十随” 黄金走廊的协同效应在展会现场充分释放。武汉展区聚焦智能技术研发,光谷企业带来的车规级激光雷达、800V 超充系统等关键器件,使本地车规级芯片配套率从 2023 年的 18% 提升至 35% 以上;襄阳展台展示的固态电池量产线设备进入调试阶段,预计年产能达 20GWh;十堰的东风商用车无人化工厂模型,展现焊接自动化率 98% 的智能制造水平;随州的专用车柔性生产线,可在 3 分钟内切换 20 余种车型生产。这种四城联动模式,直观呈现了湖北从 “制造走廊” 向 “创新走廊” 的升级路径。
跨领域融合催生多元解决方案包。在 “智能补能生态区”,充换电设备企业与新能源车企、能源企业联合推出一体化方案:针对物流园区需求,整合智能充电桩、储能系统与 V2G 技术,实现电网调峰与成本优化;为港口场景定制的 “氢电混合补能系统”,通过燃料电池与超充技术协同,满足重卡高强度作业需求。截至展会首日,此类融合方案已达成 28 项合作意向,金额超 30 亿元。
二、多维赋能破解发展瓶颈
高端智库为产业发展定向导航。展会同期举办的 “新能源补能创新论坛” 汇聚 30 余名院士专家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全宗旗指出,随着高压快充平台车型增长,2027 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有望突破 10 万台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李亚伦在 V2G 专题论坛中提出,通过 “桩补 + 电补” 激励政策,用户参与电网调节可实现电池成本回收,为行业发展提供新思路。
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创新落地。湖北省经信厅在现场解读扶持政策,明确对固态电池、光储充一体化等前沿技术研发给予最高 5000 万元补贴,对充电设施建设给予 15% 的投资补贴。武汉产投集团联合金融机构设立 200 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,现场与 8 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,其中专注于电池检测技术的企业获得 2 亿元资金支持。针对氢能产业,政策明确对新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给予最高 1000 万元补助,推动质子交换膜、电解槽等关键技术突破。
“2026武汉国新能源产业博览会登武汉新能源充换电产业发展大会”,拟定于2026年6月18-20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,现场将集中展示新型储能、光储充、充换电、氢能、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等新能源产品及解决方案,同时举办智能网联汽车、充换电、动力电池、新能源出海等论坛,拟邀请数十名院土、专家学者、行业大咖到场,分享经验、把脉未来。
组委会:徐丹>> 185 >> 1588 >>1594 (同V)
邮箱:630581471@qq.com
联系作者
与众不同
热门会展
热门展会